阿清和師父學禪學了十多年,雖然有不錯的體會和心得,但他總覺得還沒究竟,因為阿清對所謂「開悟」的境界,相當神往,而師父總是教他好好專心工作,所以阿清總是在等,等看「開悟」甚麼時候來…..

 

阿清平常看過很多心靈方面的書籍,雖然師父總是告誡他,不要去看那些閒書,但阿清總是被那些書裡面,所描述的意境所吸引;有的談空性、有的說一如、有的說圓滿….

 

到底要怎樣才算是「開悟」?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阿清

請問師父

直到有一天,阿清在吃飯的時候,不知何故而出了神,雙手拿著碗筷,眼睛卻望著遠方發呆…. ;師父見狀,手握拳頭,朝阿清的頭上給敲了一記「五斤重錘」下去。

 

「哇..」阿清受此一擊,慘叫一聲,摔下椅子,瞪著大眼看著師父,一臉茫然驚恐….

 

師父問他!「如何?」

 

阿清說:「痛呀!」

 

「還有甚麼?」師父又問。

 

…..….. 阿清剛張口還沒回答,師父又敲了一記拳頭。

 

「哇!」這記拳頭,讓阿清的眼淚直蹦了出來。

 

師父厲聲再問:「還有甚麼?」

 

阿清一時語塞,這時驚恐的表情,忽然停頓了下來,眼神也慢慢不一樣了,不再像剛才般驚恐,臉部的線條也柔和了

 

一會兒,阿清起了身,面向師父,然後眼淚奪眶而出,這眼淚和剛剛驚恐的眼淚不同,這眼淚帶著深深地感恩在裡面,阿清對著師父跪下頂禮,口中細聲念著:「師父,感謝您….

 

師父柔聲地說:「好,繼續吃飯吧

 

 

後記:

你很難想像「開悟」的意境,因為「開悟」本就超乎言語之外的,這樣禮物不屬於凡間塵世的,從外表你無法得知,那個人是否「開悟」,唯有當你「開悟」,你才能夠了知對方是否「開悟」,不過,也有可能那個人,根本不知道自己「開悟」,他覺得自己只是過著自然而然的生活罷了,你要崇拜他,他也只好配合了。

 

「開悟」跟「世智辯聰」不同,所以你會很難察覺,除非你和他站在同樣的高度,否則你們不會看到同樣的風景,這跟有沒有財富、有沒有地位、有沒有知名度(有些偽大師)…. 無關,這跟個人的心境(內在經驗)有關。

 

「開悟」就像睡覺,你只能等祂自然地發生,你無法法強迫自己入睡…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哲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